谈球吧体育

全球移民热线 400-123-4567
公司动态

查理·卓别谈球吧体育林

2023-07-16 02:19 作者:小编 浏览:

  谈球吧体育查尔斯·斯宾赛·“查理”·卓别林爵士,KBE(英语:Sir Charles Spencer 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是一位英国喜剧演员及反战人士,后来也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导演[1]。卓别林在好莱坞电影的早期和中期尤为成功活跃。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与哈罗德·劳埃德和巴斯特·基顿并称为“世界三大喜剧演员”,卓别林戴着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模仿过他的表演方式。 卓内心则一副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逝世为止,他的职业生涯超过70年。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别林已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

  查尔斯·斯宾赛·卓别林于1889年4月16日出生,为汉娜·卓别林和老查理·卓别林之子。卓别林本人并无出生证明,但自认生于南伦敦沃尔沃思东街。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居,查理与他的同母异父的哥哥西德尼·卓别林随他们的母亲汉娜·卓别林生活。1894年汉娜因嗓子突然失声而失业,家境每况愈下,之后兄弟两人被送入伦敦兰贝斯区的一个贫童习艺所。几周后他们又被送入一个收养孤儿的学校。卓别林12岁半时,父亲老查理·卓别林酗酒去世,母亲患精神病,最后被送入一个精神病院。当时西德尼和查理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被父亲抚养大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后来这个兄弟在查理·卓别林位于好莱坞的制片厂中工作。7年后,他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伙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1920年查理·卓别林将他的母亲接到美国,1928年汉娜·卓别林在好莱坞逝世。

  1894年1月,四岁的卓别林(还未过生日)在伦敦的大剧院代替他的母亲首次登台表演。他小时候曾生过一次大病,数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亲便会在窗前给他表演外面发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为他在伦敦竞技场上演的默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戏剧性的猫的角色。1903年他获得了一个新角色,后来不久他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正式角色,扮演《夏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报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这个角色。此后他在一个杂技团里工作,次年在弗莱德·卡尔诺(Fred Karno)的喜剧团里扮演小丑。

  根据美国移民纪录,查理·卓别林于1912年10月2日随同卡尔诺默剧剧团进入美国。当时卡尔诺默剧剧团的成员还包括斯坦·劳雷尔,卓别林和劳雷尔在旅店同房。后来劳雷尔回到英国,而卓别林则留在美国。当时电影导演麦克·塞纳特看到卓别林的表演后雇用卓别林。卓别林在那里与喜剧演员玛布尔·诺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间,卓别林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默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别林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这样他便可以控制自己的电影。卓别林于1914年首次出演电影《谋生之路》。

  1918年卓别林创建了他自己的好莱坞公司,在艺术与经济方面对自己的电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控制。在此后的35年中,他凭借着自己的独立优势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这些作品至今不失其娱乐价值和影响力。其中包括短喜剧《狗的生活》(1918年)和《发饷日》(1922年)。长的作品有《从军记》(1918年)和《朝圣》(1923年)。此外还有他的无声电影经典,其中包括《寻子遇仙记》(1921年)谈球吧体育、《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和《马戏团》(1928年)。

  有声电影被发明后他还拍了两部他最著名的无声电影《城市之光》(1931年)和《摩登时代》(1936年),此后他开始转向有声电影。在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中他自己制作配音和音效。《城市之光》中卓别林喜剧因素与情感交配的完美表现,使该片后来成为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指定永久典藏的电影作品。詹姆斯·艾吉1949年写道,这部片子的结束部分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一段表演。

  卓别林的有声电影包括《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

  《摩登时代》虽然是一部无声电影,但是实际上它包含声音,比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声音。卓别林以此来帮助1930年代已经不习惯看无声电影的观众来熟悉没有对白的无声电影。在该片的一个情节中,卓别林的上司观察他在卫生间里偷偷地抽烟。这个情节比乔治·奥威尔于1948年所写的《一九八四》中的一个类似的情节早了十多年,而同样讽刺。《摩登时代》也是第一部可以听得到卓别林本人的声音的电影。电影结束时他哼的那支歌是他自己亲自哼的。虽然如此,这部电影一般依然被看作是一部无声电影。

  1919年卓别林与玛丽·毕克馥、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和戴维·沃克·格里菲思等人一起组织成立了一个电影发行公司联艺电影公司。他们的意图在于逃避好莱坞正在形成的制片公司系统中发行公司和资助人不断增强的权力。联美公司的成立和他自己的制片公司保障了卓别林对自己的作品的完全控制,保障了他的独立地位。直到1950年代初他任联美公司的理事。

  虽然从1927年开始有声电影出现后就很快占据了电影主流,但是在整个1930年代内卓别林始终拒绝拍有声电影谈球吧体育。卓别林本人多才多艺,他为他1952年的《舞台生涯》编排舞蹈,为1928年的《马戏团》写了主题歌。他的著名的歌包括《微笑》,后来纳京高演唱这首歌非常出名,此外《舞台生涯》的主题歌也是他自己写的。

  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是专门针对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主义所制作。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这部影片的诉求相当大胆。它生动地写明纳粹主义的丑恶,并塑造一个生动的犹太角色,描写他遭受到的迫害。卓别林在这部电影中同时扮演了一位类似(包括面目形状上的类似)希特勒的纳粹独裁者和一位受纳粹主义残酷迫害的犹太理发师。

  卓别林的政治观点始终左倾。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他的政治见解相当温和,但是在1940年代的美国(加上他的影响力、他的知名度以及作为一个外国侨民),许多人认为他的政治观点非常极端、非常危险。在大萧条前卓别林的无声电影的政治性不强,他的流浪汉的角色只不过是贫困,有时会犯一下法。卓别林1930年代的电影就非常政治化了。《摩登时代》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中的不幸状态。1940年的《大独裁者》最后的一段演讲批评了民族主义受到了强烈的反对。卓别林于1942年公开要求帮助苏联在欧洲开辟一个第二战场也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事件。原本怀疑他是人的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曾指示也给他建立秘密档案,在40年代后半期更是险些将他叫到国会听证,1947年的《凡杜尔先生》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段批评资本主义,在许多美国城市里发生了抗议这部影片的事件。尽管卓别林非常成功,而且从1914年至1952年始终住在美国,但他是一直保持着他的英国国籍。在麦卡锡主义时期,他被指责从事“非美行为”,并怀疑倾向。胡佛下令联邦调查局秘密收集卓别林的情报并建立了一个秘密档案,胡佛还试图将卓别林驱逐出境。据2012年公开的档案,联邦调查局曾向英国军情五处要求提供能用于将他驱逐出美国的资料。 1952年卓别林离开美国,他本来打算短暂访问英国家乡。胡佛听到这个消息后与美国移民及归化局商议取消卓别林的再入境许可。卓别林得知后,发出声明: “自从上次大战以来,我就成了强势反动团体制造的谎言和宣传的目标,他们有影响力,有美国黄色媒体的帮助,创造了一种氛围,才让有自由意识的人都被凸显,并受到迫害。因此我决定我已无法进行我的电影工作,我将放弃在美国的居留权。” 他决定留在欧洲,定居瑞士沃韦。期间游历各国,受到了毕加索、伊丽莎白二世、戴高乐、赫鲁晓夫、周恩来等人的接见。1957年卓别林在欧洲拍摄了《纽约王》,使用幽默的手段来讽刺五年前导致他被迫离开美国的政治事件和对他倾向人心惶惶的多疑。拍了这部影片后卓别林失去了拍公开的政治性电影的兴趣,他说喜剧演员和小丑应该不需要政治性,应该“站在政治之上”。 1972年他与他的夫人短暂回访美国来领取奥斯卡荣誉奖。尽管他是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邀请回到美国的,美国当局只给他发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一次性入境签证。不过此时美国公众里反对卓别林的政治情绪已经消失了,他的回访非常成功。

  卓别林两次获得奥斯卡荣誉奖。在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首次被颁发时还没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项奖励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模糊。卓别林本来因他的电影《马戏团》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喜剧导演,但后来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因他在“《马戏团》片中在表演、协作、导演和制片各方面表现出来多样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奖。另一部获得特殊奖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后,卓别林于1972年末为他对“本世纪的电影艺术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获得了第二次荣誉奖。卓别林重返美国,除了获奖外他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长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会场内观众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钟。

  卓别林还因为《大独裁者》被提名为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因为《凡杜尔先生》被提名为最佳原创剧本。在卓别林本人拍电影的时期里他对奥斯卡金像奖表示小看。他的儿子小查理写道卓别林开玩笑将他1929年获得的金像奖当作制门器使用,因此在1930年代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人对他非常不满。

  卓别林最后的两部电影是《纽约王》(1957年),以及和索菲亚·罗兰、马龙·白兰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

  人们往往忽视卓别林还获得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1973年他为他1952年与克莱尔·布卢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获得了最佳原创音乐奖。片中巴斯特·基顿也登场,这是这两位大喜剧家唯一的一次同时露面。由于卓别林当时面临的政治困难,这部电影始终未在洛杉矶上演,而这是被提名的条件之一。这个条件直到1972年才达到。

  埃德娜·普文斯是卓别林电影中的第一位主要女演员。两人在1916年到1917年间有过一段浪漫关系,这段关系可能在1918年就中止了。1918年末卓别林与米尔德里德·哈里斯结婚后两人关系恢复的可能性就消失了。到1923年为止,普文斯依然是卓别林电影中的主要女演员。两人说到对方时始终感情非常好。

  1918年10月23日谈球吧体育,29岁的卓别林与16岁的《绿野仙踪》系列中的女角米尔德里德·哈里斯结婚。婚姻是在哈里斯谎报说她怀孕后达成的。两人有一个孩子,但他在婴儿时期就死了。1920年两人离婚。离婚时卓别林称哈里斯与以勾引年轻女演员著称的Alla Nazimova有女同性恋关系,而哈里斯则称卓别林嗜性成瘾。

  1922到23年间卓别林与女演员宝拉·纳格瑞之间有过一段很公开的关系。纳格瑞当时刚刚从波兰到达好莱坞。这段时好时坏的关系在九个月后结束了。它有点像现代好莱坞影星的关系的前例。与他的其它关系相比卓别林与纳格瑞非常特殊,非常公开。

  在准备拍摄《淘金记》时35岁的卓别林与16岁的丽泰·格雷发生了关系。格雷怀孕后导致电影在拍摄六个月后必须更换女主角人选,并且两人于1924年11月26日结婚。他们有两个儿子:小查理·卓别林(1925年-1968年)和西德尼·厄尔·卓别林(1926年-2009年)。1928年两人离婚非常痛苦。卓别林必须向格雷付当时破纪录的82.5万美元。这场公众瞩目的离婚,加上一场税收上的纠纷使得卓别林的头发都变白了。后来公开的法庭记录显示,当中有许多隐密的细节,这导致了一场反对卓别林的运动。卓别林的传记作者乔斯·米尔顿在卓别林的传记中写道说这场婚姻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的灵感来源。

  从1932年到1940年卓别林与女演员保利特·戈达德之间有一段浪漫的和职业的关系。戈达德在这段时期的大多数时间里住在保利特·戈达德在比佛利山庄的家里。卓别林“发现了”戈达德并让她在《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中演女主角。据说由于戈达德拒绝阐明她与卓别林之间的关系是她没有获得扮演《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角色的主要原因。两人关系于1940年结束后两人公开说他们于1936年秘密结婚。后来卓别林在私下里说他们从未正式结婚。不论怎么说两人之间的婚姻关系友善地于1942年正式结束。戈达德与卓别林正式离婚,戈达德还获得了一笔离婚费。

  卓别林与琼·巴里有过一段短暂的关系。本来卓别林想让巴里饰演主角,但是过了不久巴里就开始对卓别林纠缠不休并有疯狂的表现。两人的关系因此终止。1943年5月巴里称因卓别林怀孕。血液测试表明卓别林并非孩子的父亲,但是法庭拒绝允许血液测试作为证据,因此卓别林被判直到孩子21岁为止每月要给孩子付75美元。

  此后不久卓别林遇到了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女儿乌娜·奥尼尔。两人于1943年6月16日结婚,当时卓别林54岁,而奥尼尔只有18岁,此后奥尼尔的父亲没有再与他女儿说过话。两人的婚姻生活非常长,也非常幸福,两人在对方身上似乎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奥尼尔找到了一个爱自己的父亲角色,而卓别林则找到了一个忠实于自己,并在他在公众中的信誉不断降落的时候安慰自己的人。两人共有八个孩子,三个儿子克里斯托弗、尤金和迈克尔和五个女儿杰拉尔丁、约瑟芬、简、维多利亚和安娜特-埃米利。卓别林逝世后乌娜还活了十四年,但是她对卓别林之死非常悲痛以至开始酗酒。其女儿维多利亚·卓别林现为著名马戏艺人,创立“隐形马戏”,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1975年3月9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卓别林KBE勋衔,由此将他提升为爵士。1931年和1956年就已经有人提名将卓别林封为爵士了,但当时的保守派政府反对此举。

  1977年圣诞节卓别林在瑞士沃韦中风(酒后服用镇静剂)逝世,享年88岁。他被葬在沃州沃韦上科尔西耶的墓地中。1978年3月1日有人盗走了卓别林的遗体并以此试图向他的遗属要钱。但是盗墓者被捕,十一周后他的遗体在日内瓦湖附近被寻回。如今他被葬在六英尺的水泥下面以防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媒介批评卓别林没有参军。卓别林称他报名了,但是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落选。卓别林在战期内募捐了许多钱,并于1918年拍了一部喜剧性的宣传片。据说关于他参军的争论导致他没有在1930年代初被封爵。

  卓别林一生中始终有关于他是否有犹太血统的争论和断言。1930年代纳粹宣传中称卓别林为犹太人,20世纪40年代的联邦调查局的研究也集中在这一点上(原因不明)。这个争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有关于犹太人在电影工业占支配地位的狂想。卓别林的同母异父兄弟西德尼是半犹太人,但不信犹太教。卓别林本人有犹太血统的说法毫无根据。卓别林本人生前从未讨论过这个问题,也拒绝否定说他是犹太人。他说这样做只是为“反犹分子提供了证据”。他常说假如他有犹太先裔的话他将感到骄傲,因为“所有天才均有犹太血统”。在《大独裁者》中他大胆地描写对犹太人的迫害就体现出了他的这个观点。

  1924年,制片人托马斯·因斯死在了威廉·蓝道夫·赫斯特的游艇上。卓别林被牵连在此事之中。这个事件是好莱坞的一个未解之谜之一,也许永远也无法解开了。2001年这个事件被拍成电影《猫眼》。

  卓别林毕生受年轻妇女的吸引是他受批评的原因之一。他的传记作家将这个习惯归于他青年时代在伦敦大剧院遇到的初恋海蒂·凯利。卓别林喜欢发现和引导年轻的女影星。除米尔德里德·哈里斯外他所有的婚姻和重要关系都是这样开始的。

  在沃韦的卓别林纪念馆前有一座卓别林像。伦敦的莱斯特广场上的卓别林像是这座像的复制品。

  卓别林除其它众多荣誉外还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有一颗星(由于1950和60年代对卓别林的政治倾向的批评直到1970年代他才获得这颗星)。1985年英国发行了一张纪念他的邮票。1994年美国也发行了一张邮票纪念他,这张邮票上卓别林的肖像是漫画家阿尔·赫施费尔德画的。

  1992年李察·艾登堡禄导演了按照卓别林的传记改编的电影《卓别林传》,电影中罗伯特·唐尼饰卓别林,卓别林的女儿杰拉尔丁饰她自己的祖母(即卓别林的母亲)。

  从1960年代开始就一直有人将卓别林的电影与巴斯特·基顿的电影作比较。两人的电影在风格上相差很大。卓别林的电影非常强调情感,而基顿的电影则非常诙谐。卓别林在制片上非常传统,强调表演,而基顿则不断创新,非常大胆。从历史角度上来看卓别林是所有其他人(包括基顿)的先驱。除健康的同行之间的竞争外两人对对方均非常尊重。基顿将卓别林称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喜剧演员和喜剧导演。卓别林对基顿也非常赞赏,1928年他反对基顿参加米高梅公司,后来证明此举非常糟糕。在《舞台生涯》中卓别林专门为基顿写了一段情节,基顿是1915年以来卓别林的首位屏幕喜剧伙伴。

  卓别林在美国成名后在美国出现了许多“最像卓别林的人”的比赛。鲍勃·霍普曾在一次这样的比赛中获第一。

  在2005年的“喜剧家的喜剧家”的大选中卓别林被同行选为最伟大的20名喜剧家之一。

  卓别林终身是无神论者。宗教在他眼里只有被开玩笑的份。他有一次取笑说:“我愿意扮演耶稣,我最适合这个角色了因为我是一名喜剧演员。”

  卓别林晚年非常喜欢班尼·希尔的作品,希尔本人是卓别林作品的热衷者。1991年希尔受卓别林家人之邀访问卓别林的故居时发现卓别林收藏了许多他的影象记录而大受感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